欢迎来到专题网站 今天是:
【媒体师大】新疆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爱国爱疆 担当奉献的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 2019-06-14 浏览次数: 70

新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巫文武

20194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新疆师范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最光荣的使命和职责,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导向,围绕“四个强化”,突出“四个坚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服务新疆工作总目标,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综合性、高水平师范大学

一、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坚定办学正确的政治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持把“四为”作为立校办学的根本指针,充分发挥党委办学治校、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好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学校改革发展、党管干部,在重大办学问题上把好政治关,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以及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始终确保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坚定不移的战略定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根据“夯实基础、提高水平、培育亮点、突破难点”的党建工作思路,高质量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努力探索各党总支专兼职组织员配备制度及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化。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委的主体责任,结合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导向和政策导向结合起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和舆论环境。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动摇,强化政治意识、领导权意识、阵地意识、底线意识,提高组织引领能力,将维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全过程,发扬斗争精神,持续深化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切实保证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严格落实《新疆师范大学党委基层党组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修订)》,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夯实反分裂反渗透组织领导基础。加强审读工作,做到应审尽审。强化教育教学政治纪律,落实政治责任,严肃纪律红线,严守“三尺讲台有政治,学术研究有规矩”,坚持管好教学阵地、教材阵地、学术阵地、网络阵地和校园文化阵地。以《纪要》精神为根本遵循,肃清“双泛”思想和“两面人”流毒,进一步纯洁育人队伍,有效净化政治生态。

二、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新疆师范大学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鲜明导向,努力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学科、教学、教材、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努力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立足新疆教师教育实际,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不断规范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第二课堂体系,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学科体系建设,调整学科建设布局及学科研究方向,注重提升为自治区总目标提供资政服务能力和服务自治区紧迫任务需求能力。严格教材体系管理,坚持党对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政治标准和要求体现在方方面面。有力推动管理体系建设,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推进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积极探索学生管理新模式,教育引导学生把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内化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全国和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新疆师范大学“坚持立德树人 构建大思政格局”实施方案》,把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学院积极参与的大思政格局。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理想信念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贯穿学校各项工作始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树牢理想信念。注重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辐射作用,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协同,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坚持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通过大力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组织参观革命文化教育基地、举办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和书画展活动、打造高端学术文化交流品牌、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在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之中。

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制定学校《关于全面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严明人才工作的政治要求。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定期对全体教师、特别是新聘用教师、青年教师、归国留学人员、出国访问教师加强培训。在教师资格准入、教师评聘和考核体系中,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完善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标准,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强化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廉洁教育,将师德教育纳入新进教师和教师培训计划,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档案和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政治强、情怀深、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整体推进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制定落实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培训计划,定期对全体教师尤其是各类专业教师、教辅人员、管理人员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强化实践锻炼,努力构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

三、强化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坚定履行好师范院校的主责主业

人才培养是师范院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师范院校的主责主业所在。新疆师范大学作为自治区重点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教师教育办学特色,致力于为新疆基础教育发展服务,从建校之初就始终如一坚守教师教育本色,大力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引领新疆基础教育改革,学校培养的数万莘莘学子已如胡杨般扎根天山南北,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展示着美丽的师大画卷。

以本为本深化本科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学校始终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通识课程体系改革,构建通识教育与宽口径专业教育相融通的课程体系;提高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质量,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为目的,以学生学习水平和专业特点为依据,建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的分类教学体系;坚持教授承担本科教学,认真落实教授承担本科课堂教学每年不得少于80学时,副教授每年不得少于120学时的要求,打通高水平科研师资链和教学师资链,激励高水平教师全心投入教学;以突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为目标,精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推进课程内容更新,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时纳入教材,积极倡导“反思式”“研讨式”“体验式”教学,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传统教学模式全面改革为努力方向,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深化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完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有效利用微课等网络课程资源,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积极适应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需要,凝炼学科研究方向,推进应用技术型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理工类学科专业,改造部分传统学科专业,适度限制部分就业率低的学科专业,着力创建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不断优化我校学科专业结构。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狠抓教学质量,优化培养模式,多措并举谋划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落实好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打造一支德学双馨的导师队伍;革新招生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有效吸引优质生源;抓实培养环节,严格过程管理,统筹课程建设,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加强高精尖急缺人才培养,提高学位授予标准,提升学位授予质量。

全面提升科研水平。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质量评价为导向、以标志性成果为中心、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评价机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人文社会科学,促进新技术领域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在研究组织上,对于涉及敏感问题领域和可能发生方向偏差的相关学科和方向,及时作出调整。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上注重提升为自治区总目标提供资政服务能力;在理工科发展上注重提升学校服务自治区紧迫任务需求的能力。在研究方向上,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在各学科领域开展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大研讨,坚决摒弃强调学科领域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而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错误思想。在研究方法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放在首位,在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民族性、区域性特色的同时,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淡化和降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功利心理和短视行为。在研究导向上,坚持“四为”,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强化“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主题教育,坚定学生扎根边疆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需要培育一批批扎根新疆大地、担当奉献的有用人才。新疆师范大学作为教师培养的主阵地,要强化“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主题教育,把胡杨精神贯穿于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大动力,为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深刻把握价值内涵。塔里木大学60年初心不改,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培养了一批批扎根边疆、献身边疆的有用人才,用生动的实践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兵团和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胡杨精神体现了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广大师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胡杨精神体现着扎根边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指引着后来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深入理解“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深刻内涵,深刻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树立“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鲜明导向,坚定理念信念,把胡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人才培养,浸润思想灵魂;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坚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积极回应时代召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自治区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要打赢自治区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培养和稳定一批有能力、有担当、有情怀的基础教育教师。新疆师范大学师范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更应有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使命担当。新疆师范大学始终以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每年平均招收本科师范生约占总招生数的71%。根据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5%以上,有90%的毕业生留疆工作,其中50%选择教师职业,近30%的毕业生选择在南疆就业。今年起,学校还将增加师范类招收比例,更好地服务新疆特别南疆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学校还将创新师范生培养机制,在课程设置上,拓展师范生知识面和跨学科知识能力;在教学形式上,注重新媒体技术运用,强化学生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的全面培养;在师德教育上,积极引导学生坚定扎根边疆、服务基层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时代新人。

三是不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的优势,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设计好见习、研习、实习等多个实践教育环节,依托社会实践学分制突出社会责任养成,凸显实践育人效果。引导大学生通过实习、勤工俭学、毕业设计等社会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促进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理解的同时,锻炼其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理有序的实践环境中,提升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长成才。自20069月起,我校累计派出1.7万余名学生赴和田等六地州开展实习支教,是区内外高校开展支教活动最早、派出支教学生最多、支教区域最广、受援学校最多的高等院校。学校将始终坚持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用好实习支教这一平台载体,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水平,也教育引导学生在艰苦的环境条件中磨练意志品质,进一步增进对新疆的了解与热爱,坚定扎根边疆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人才。


本站由新疆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建设
Copyright ©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新ICP备1000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