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题网站 今天是:
关于开展2019年度“民族团结一家亲”第一轮走访暨“结亲周”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19-01-30 浏览次数: 920

按照自治区关于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的部署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将于2月组织第一轮住户走访暨“结亲周”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春节、元宵节为契机,结合节日慰问开展以“迎新春 送温暖 促脱贫”为主题的“结亲周”活动,组织结亲干部与结亲户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欣欣向荣、红红火火的日子,切身感受到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增强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建设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决心,夯实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欢度春节、元宵节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组织开展送春联、送祝福、贴春联、挂灯笼、贴窗花、包饺子、吃元宵、猜灯谜等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联谊活动,促进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心灵共鸣和文化认同。

(二)开展“全家福”“最美笑脸”主题活动。结亲干部与结对亲戚拍全家福照片,记录美好瞬间,体现节日期间团团圆圆过大年喜庆氛围。要求画质清晰,角度新颖,人物表情喜悦,穿戴得体,可以用手机或相机拍摄,照片尽量是横片,照片下方写上20字左右的感言,并写明时间、地点、结对干部以及结对亲戚姓名后发给各组宣传员。

(三)开展“同吃年夜饭  相爱一家人”主题活动。结亲干部与结对亲戚一同吃“年夜饭”,讲解中华传统文化,增进感情,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

(四)持续开展倡导新风尚活动。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家庭启蒙教育等主题讲座,传播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帮助亲戚清洁庭院、清理厨房、改造厕所,关注个人健康和卫生,教育群众既要打扫好房前屋后,更要清理心灵上的尘埃,追求现代文明、崇尚世俗生活,抵御极端渗透。

(五)开展“送温暖 促脱贫”活动。结亲干部结合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帮助亲戚完善今年生产生活规划,支持亲戚早日脱贫致富。

(六)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国语活动。利用农民夜校集体学习,在家点对点指导、一对一帮教等方式广泛开展学习国语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国语水平。

三、活动要求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与“两个全覆盖”工作之间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落实好结对认亲走访“四有”“三定”“两帮两贺一慰问”“四见面”“七掌握”“八个讲清楚”的具体要求。

(二)坚持每两个月走访1次。在“结亲周”期间,按照科员、初级职称每人每天20元,科级、中级职称以及以上每人每天30元的标准,由个人主动向提供餐食的农牧民家庭交纳伙食费。

(三)驻村工作队根据干部和结对认亲户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住户工作,按照不少于3人进行混合编组(原则上要求民汉搭配、男女搭配),做到住户相对固定,轮流压茬开展住户活动。不允许结亲干部职工单独住户。

(四)干部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带着感情和责任办实事办好事,不得“作秀”“走过场”。

(五)走访期间严格遵守活动组织纪律,注意安全防范。严禁结亲期间擅自驾驶机动车辆、擅自使用农机,搭乘摩托车、三轮车、严禁攀爬、捕捞、游泳等户外活动,确保“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也不出”。

四、活动职责与分工

(一)活动职责

1.带队校领导负责活动总体部署和协调安排。

2.各村访亲团组长与各村工作队队长对接,按照活动通知要求,在工作队的协调下认真组织结亲干部职工参加各项活动、做好联络员的安排、活动简讯的审核把关等工作。

3.联络员协助组长和总联络员做好往返乘车、就餐、车票回收、沟通联络、具体活动组织等工作。

4.信息员协助组长及时掌握和汇总梳理典型事迹,撰写不少于1篇高质量信息稿件,报组长审核把关后(文字和图片分开,图片须为原始图片并加以说明)报送组织部阿不都卡德尔·艾买尔处。  

5.全体干部职工按照活动要求积极参加,认真撰写结亲日志,完成各项任务。

(二)具体分工:

具体见人员安排表;

五、基本行程:

(一)第一批:

1.22日乘车至莎车(T9526次列车11:12出发);

2.23日到达莎车县(T9526次列车06:31到达),乘车到村里开展活动;

3.28日返回(T9528次列车,18:00莎车出发)

(二)第二批:

1.216日乘车至莎车(T9526次列车11:12出发);

2.217日到达莎车县(T9526次列车06:31到达),乘车到村里开展活动;

3.222日返回(T9528次列车,18:00莎车出发)

 

附件1: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第一轮第一批结亲安排人员名单

附件2: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第一轮第二批结亲安排人员名单

 

党委组织部   

2019130

本站由新疆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建设
Copyright ©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新ICP备10003677